在司法改革中努力前行
在司法改革中努力前行
——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的广泛的关注。此次改革,对于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地意义。在我国的法治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法官,而邹碧华同志,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全体法官学习的榜样。
向邹碧华同志学习,作一名信仰法律的法官
邹碧华同志的微信名字叫“庭前独角兽”。在中国古代,独角兽獬豸懂人言、知人性,智慧高,性情中正,能够明辨是非曲直,识别善恶忠奸,是公正执法的化身。这个名字,既表现出了邹碧华同志对自己的要求,也反映出了他对法律精神的理解。“法官应当具备包容、超越、谦和、关怀等基本素质,应当具有清醒的职业认知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具备这样素质的法官在法庭上才能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气度。”
古人云: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我们身为法官,就应当像邹碧华同志那样将对法律的信仰扎根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制度、枯燥的法条或者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工具,而是蕴含着公平正义的价值的理想和文化。法官只有在坚持着对法律的信仰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时,才能产生巨大的工作动力和无私无畏的勇气,为了实现公平正义,“不惜一切代价”。法官信仰法律,就要怀着一颗敬畏、谦抑的心,将守法、爱法的精神深深的刻进我们的心里,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法官信仰法律,就要严格依法审判案件,定纷止争;法官信仰法律,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努力为推进司法改革、完善法律制度提供鲜活素材。
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
邹碧华曾说过,当年他得知自己被上海高院录取后,打电话给母亲报喜,母亲告诫他“一定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因此,在之后的法官生涯里,他充分明白“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也是保护弱者的,要用法的精神解决问题,服务百姓。”“当事人所面对的是充满人文品格的司法者,而绝非冰冷的法律适用者。也正因如此,当事人所感受到的是法律对每个人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以及法律真正的强大力量。”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待律师,他予以充分尊重,注重沟通,早在担任上海长宁区法院院长时,他就力主推出《法官尊重律师的十条意见》,促进法官与律师的良性互动;对待媒体,他充分予以理解和善待,因为他说媒体与法官一样,都是为了公平正义;对待当事人,他在公正审判案件之余又给予人文关怀,尽量创造条件让当事人看看法官是怎么审案子的。
法官作为案件的实际审判者,法律必须依靠法官来有效适用,在这种情况下,法官的良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件的公正与否。然而,在现实当中,并不是所有法官都能够做到公正廉洁,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整体感受不完全理想也与少数法官的不公、不廉有很大的关系。法官良知的缺失,不仅仅会影响具体案件的审判,更重要的是会损失人民群众的感情,挫伤人们对法治的信仰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因此,作为法官,我们应当像邹碧华同志那样,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一是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与道德水准,以公正之心对待案件,确保公平地对待当事人;二是要在公正审理案件的同时尊重当事人、代理人,及时答疑解惑,注重人文关怀;三是要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宠辱不惊,坦荡从容。
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做一名敢担当的法官。
作为一名改革者,邹碧华同志深知“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改革的本质就是权力和利益的重新调整,任何回避利益调整的改革,都不可能收到改革实效。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既得利益者不配合、其他人不满意、少数人“打破头”,“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改革者所干的,就是得罪人的事情。对此,邹碧华同志表了态:“该担当时必担当。”
人们常说,法院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法官,就是这道防线的守护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身为守护者,我们法官就应当像邹碧华同志一样,勇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具体到日常工作中,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一是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依法办案,客观中立地审判案件,坚持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二是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案,努力实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
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做一名坚守理想的法官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最终获得成功的;改革之路并非坦途,开辟改革之路是一个披荆斩棘的艰难工程。对于这个道理,邹碧华同志是十分清楚的,“改革,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尽管如此,为了心中的法治理想,他仍“背着‘黑锅’前行”。
在选择法官这个职业时,每一个人都是怀着崇高的法治理想,愿意把公平和正义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来追求,愿意在平凡的审判公正岗位上一路耕耘,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然而,回到现实,法官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开不完的庭、阅不完的卷、写不完的文书,常常压得法官喘不过气来;有些当事人缠访缠讼、要生要死,甚至威胁法官人身安全,又常常让法官在审判工作之外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有些案件政府干预、领导打招呼,也让不少法官感叹到公正审判真的不容易。面对着这些困难,我们也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前进的路在何方。然而,邹碧华同志给出了答案:“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永不抱怨,去做那些力所能及能够改变的事情。”我们要时刻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因为“理想和信念会带来无穷的力量”;我们要不畏艰难,用自己的努力使理想距离实现越来越近;我们要不畏权贵,用坚定的法律信念、坚实的法治精神和护法的勇气来维护法律的权威。
邹碧华同志生前最喜欢的演讲《梦想》当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可以让你的父母骄傲,让你的学校骄傲,你可以感动百万人的生命,世界会因为有你而不同。在被人拒绝了或说不时,即使自己的心态使你停下脚步,一次又一次的迷失没了动力,还是要每天反复地想着自己的梦想,如何对自己说游戏还没结束,直到我胜利。You can live your dream(你可以实现你的梦想)!”法治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司法改革也不可能一天就成功。可以想见,在之后的改革过程中,我们每一个法官的责任都会更加大,肩上的担子都会更加重。然《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只要我们坚持在司法改革中努力前行,法治中国将终有一天实现。
(作者:云浮中院 李婉婉)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