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20万罚款“困局”如何破?看云城法院的 “生存式”执行方案

更新时间: 2025-07-30 15:52:26 已浏览:345 文章来源:云浮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原创


“法官,我们真的不是故意拖欠,实在是公司现在确实困难,我们保证分期缴纳......”在调解室的日光灯下,某科技公司负责人王某紧握的双手微微泛白,语气里满是恳切。这个盛夏的午后,一场关乎小微企业存亡的执行拉锯战,正在司法温情的浇灌下悄然化解......


案情回顾:违规受罚遇困局 执行陷入两难境

风波的起点,源于数次违规经营的集中查处。某科技公司因违反《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被交通运输部门数日内依法开出了9张罚单。然而,这几笔罚款却成了悬在公司头顶的“未爆弹”——该公司迟迟未履行缴纳义务,交通运输部门遂申请强制执行。立案时,9件执行案所涉罚款及加处罚款已累计至20万元,数字背后是亟待破解的执行困局。

经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且无历史失信记录,该公司的资产清单上仅两台办公电脑稍有价值,再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面对“无米下锅”的窘境,执行法官没有选择“一冻了之”的强硬措施,而是循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主动叩开公司大门。通过与负责人王某促膝长谈,一幅更立体的经营图景徐徐展开:员工缩减、订单紧缺、资金链岌岌可危,公司正挣扎在生存边缘,数笔罚单如同一记重拳,让公司本就捉襟见肘的境况雪上加霜。


调解过程:刚柔并济促和解 分期履行解难题

“如果拒不履行义务或者不如实报告公司的财产情况,法院将冻结公司账户,也可能对你个人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执行法官严肃告知负责人王某法律后果,但同时也耐心询问、倾听其难处。负责人王某坦言,公司目前仅有两名客服人员,经营举步维艰,罚款数额太大,一次性缴纳罚款确实力不从心,但表示愿意分期履行,每月支付5000元。

知晓公司的实际困难后,执行法官迅速与申请人沟通,向其告知被执行人公司提供的分期缴纳罚款计划,并详细说明了该公司的经营及资产情况,从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生存发展角度出发,建议双方达成执行和解。申请人了解情况后同意分期缴纳方案,2025617日,双方签订《执行和解协议》,9件执行案得以圆满解决。


  理念续写:法理相济护企航 温情执行显担当

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往往带有“强制”色彩,但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仍要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推动案件实质化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执行协议可以约定分阶段履行;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减免加处的罚款或者滞纳金。”本案中,云城法院在使被执行人公司深刻认识到违法经营及怠于履行法律义务的严重后果的同时,法院并未机械采取强制措施,而是深入调查企业经营现状,发现该公司虽面临经营困境,但仍保持基本运营,若贸然采取查封、冻结等强制手段,极可能导致企业停摆,甚至影响员工生计。

基于此,云城法院灵活运用和解分期履行机制,既确保了行政处罚的严肃性,又为企业争取了喘息空间,使其能够维持正常经营,避免因一次性高额罚款陷入债务危机,实现了行政执法目的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平衡,彰显了司法智慧与人文关怀。